临沂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为整体提升法院信息化水平,逐步完善法院大数据集中管理平台

最高人民法院为整体提升法院信息化水平,逐步完善法院大数据集中管理平台

作者:袁定波

 

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的来临,将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为破解法院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提升法院信息化水平,最高人民法院将逐步完善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现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与社会相关单位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扫描二维码,案件执行信息随时随地可查;律师通过网上办案平台,可互联网阅卷;审判管理可视化……

  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的来临,将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重构法院管理,信息化带来一场工作方式的重大革新,既是任重道远的建设,更是脱胎换骨的变革与洗礼。司法准备好了吗?

  据悉,为破解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提升人民法院信息化水平,最高人民法院将逐步完善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并实现与社会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互联网打破司法服务定势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近日在重庆法院调研时强调,各级法院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全面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阳光司法”。

  在此后最高法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会议上,周强再次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推进最高法和全国各级法院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建设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

  6月20日,最高法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周强担任组长。他表示,要扎实推进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法院审判体系现代化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全国法院信息联网,逐步实现全国法院信息的互联互通。

  从信息化建设调研、党组会专题学习,到成立专门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最高法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空前,预示着法院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愈发紧密。

  信息化为人民法院打破思维定势,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无限可能。《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各级法院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积极探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路径。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尤其在立案管理和审判管理中形成信息一体化,立足司法为民宗旨,推动诉讼服务升级增效,从细节入手,推进法院工作优化升级。

  “符合立案条件后,工作人员将给予当事人立案通知书,上附案件查询密码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当事人可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直接询问案件进程。”江北区法院政治处主任吴军表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更新立案窗口的服务理念,增强便民服务意识,切实利用信息系统覆盖审判流程,促进法院司法公开,服务审判大局。

  上海法院开通互联网律师办案平台,律师可以进行网上立案,申请延期开庭、诉讼保全、调查令和网上阅卷等。“每个案件减少一次跑法院阅卷,律师参与20万件案件,就可以减少60万个小时工作时间,节省10万次车辆往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举例说。

  2013年1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和工作内网,设立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提供网上立案信访、案件查询、执行曝光、监督举报等多项功能,推动诉讼服务由实体窗口向网络空间延伸。截至目前,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已实现预立案140件、网上信访466件、成功查询案件进度信息6643件、公示曝光老赖14158人。

  重庆高院审管办主任吴道敏透露,今年,重庆法院还将全面推广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减轻当事人诉累。2013年9月至12月,重庆市12家试点法院发送电子文书14208份,送达10649份,送达成功率74.95%。

  权力运行可视重构审管模式

  点击“案号”,3分钟内新立的案件,就有同步扫描上传的卷宗材料;点击“结案”,就能看到3分钟内新结案件的电子档案。在重庆法院数据云中心,全市三级法院收案、结案数据每3分钟自动更新一次,每个数据都能对应到具体案件。

  审判云计算,审判信息大数据,为推进法院刑事审判量刑规范化和民事审判裁量权行使规范化提供依据。据悉,自2008年启动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重庆全部法院已实现联网办公,共用共享一个操作平台。重庆法院数据云中心已汇聚176万余件案件,97万余个庭审,459万余份文书,8209万页档案资料。

  “法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采集数据、分析案件动态。要写裁判文书,这里有900多种模板可供参考,还有精品文书示范。”吴道敏说,重庆法院实现了三级业务流转一体化设置,案件上诉后,二审法官能够查看一审案件所有信息及电子卷宗;二审结案后,一审法官能够及时查看二审裁判结果。

  据邹碧华介绍,目前,上海法院已建成法官办案智能支持系统。进入法官工作平台,就可以查阅、使用审判信息链接、文书模板、点对点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反馈等板块。针对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三大难题,上海法院力促权力运行可视化、群众评价可视化、审判管理可视化。

  伴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不难发现,互联网、大数据正在重构审判管理方式,重塑案件审理、执行流程和法院扁平化管理机制。

  记者了解到,上海法院审判管理应用软件,从案件立案、分案、办案到结案、上诉、归档,全过程全面纳入流程化管理,提供院庭领导、审判长、承办法官、书记员等不同角色个性化办案工作台账。能够对办案流程、办案程序中的待办事项、审限期限、法定事由等40多项内容,进行实时动态跟踪、提醒预警,实现全市法院数据即时生成和全面聚合,一次输入,全过程共享。

  “重庆法院通过信息化平台,透明案件审理过程,让案件审理环节留痕,责任能落实到位。网上办案实行审判流程网上网下同时运行,每一个案件从立案到归档的每一个节点都在网上同步记录,管理主体通过记录可以实施有效的监督。通过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评查平台,可以进入每一个改发案件,具体分析改发原因,为进行改发案件讲评、认定差错案件、追究错案责任提供更好条件。”吴道敏说。

来源:法制日报